曾经的“童年圣饮”为何卖不出去?
作者: 365bet登录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 2025-10-29 09:29
![]()
近日,国内低温乳酸菌饮料市场“王者”养乐多宣布将关闭其国内首家工厂——广州一号工厂。去年年底,捷安特关闭了上海工厂。养乐多调整产能的背后,也体现了乳酸菌品类的“悲伤”。一次性的“童年圣饮”为何卖不出去?乳酸菌饮料的市场格局将发生哪些变化? “失速”养乐多 近日,日本养乐多株式会社宣布,将于今年11月30日关闭广州养乐多乳业有限公司第一家工厂。这也是养乐多在中国市场的第一家工厂。这并不是养乐多第一次关闭在中国的工厂。 2024年12月,养乐多总部分拆子公司上海养乐多乳业有限公司,关闭广州第一家工厂后,养乐多国内基地将由之前的7个减少至5个。工厂的接二连三的关闭,是养乐多在中国的销售正在发生的变化。 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养乐多采取规模化单品策略,依靠“代表肠道健康概念的小红瓶”迅速建立市场知名度,实现跨越式增长,奠定了其在国内乳酸菌饮料市场的主导地位。自2002年起,益力多实现了从日销量5.9万瓶到2020财年日销量760万瓶的“神话”。近年来,随着低糖或无糖消费的兴起,高糖益生菌饮料的受欢迎程度迅速流失。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养乐多在中国市场的日销量同比下降23%至253万瓶。与日销量峰值760万瓶相比,降幅达到70%。为应对市场变化,养乐多陆续推出新口味或从2023年开始在中国推出低糖产品、桃子味、绿色味等产品,试图提振销量。上海和广州一号工厂的关闭也是养乐多提高运营效率的一步。对此,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道:“养乐多近年来整体发展比较低迷,这与主打(乳酸菌饮料)品类的下滑有关。”益力多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依赖明星产品。直到2016年才推出低糖版养乐多,2023年2月又推出了多款新功能产品,变革、升级、迭代的速度和质量无法满足全新一代消费群体对产品的基本需求和诉求。独立乳制品行业分析师宋亮表示,乳酸菌类别是“孤立的”,养乐多的生产能力ty的调整也体现了乳酸菌类别的“隔离”。在全民健康意识觉醒的当下,乳酸菌虽然具有调节和保护肠道菌群、强化肠道屏障等功能,但其高糖特性仍然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活性乳酸菌饮料必须添加一些糖作为营养物质,以保持活菌的活力”。即使是低糖乳酸菌饮料,“糖加得少,但喝多了也容易导致糖摄入过量”。随着新的消费趋势和无糖健康产品等新产品的出现,乳酸菌饮料的热度不断降温。猫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乳饮料在饮料品类中的占比大幅下降同比从去年同期的18.2%下降至16.6%,成为整个饮料品类降幅最大的子品类,销售额、销量、订单量同比分别下降至22.69%、22.25%、18.65%。而且,乳饮料品类的平均消费者单笔消费也从19.73元下降至18.75元,同比下降4.97%。今年第三季度,乳饮料新品396款,同比减少109款。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养乐多,曾经主力年销量突破6亿瓶的均瑶健康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其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均瑶健康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1.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46.6万元,同比下降78.5%。第三,业内人士表示,乳酸菌品类“缺”的原因之一是乳酸菌品类品牌之间竞争激烈,现泡茶也在取代乳酸菌饮料。此外,随着益生菌含片、益生菌粉等“替代”品类的出现,以及消费者对低糖、无添加剂、功能性产品的日益青睐,传统常温乳酸菌开始面临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挑战。企业面临转型挑战。养乐多中国首家工厂关闭的背后,是乳酸菌饮料市场格局的加速重塑。这些在饮料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转型挑战。分别从2023年开始,养乐多接下来将推出新口味产品。 2023年推出“500亿低糖”产品,2024年5月推出ch 新养乐多桃子产品。吉祥健康建议2021年进行“二次创业”,重点改造益生菌全产业链。均瑶健康通过与江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20余所国内领先院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收购国内领先的益生菌原料生产企业润鹰生物,完善了研发和生产供应链。一系列经营措施的调整,让养乐多的市场销量略有改善。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告称,2025年1月至6月,庞养乐多在中国日销量为267万瓶,广州养乐多日销量为180.2万瓶,日总销量为447.2万瓶。相比2024年1月至6月日均426.7万瓶的销量,养乐多中国业务逐渐回升过度。但从养乐多相继关闭两家工厂的举措来看,随着消费和竞争的加剧,养乐多在中国市场仍面临不少困难。益生菌业务均瑶健康投入巨资,但并未带来预期回报。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均瑶健康益生菌饮料销量8.4万吨,同比下降1.41%,营收同比下降2.71%。与此同时,库存增加157.87%。市场研究公司欧睿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正以每年11%至12%的速度增长,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77亿元,市场潜力巨大。业内专家认为,在此背景下,行业不仅要适应市场变化,整个品类也需要变革和升级。数据显示,大多数益生菌乳酸菌是乳酸菌,但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可以称为益生菌。梁建议,乳酸菌饮料应该走健康路线,低糖、含有活性乳酸菌。未来,乳酸菌饮料可以通过创新技术保持细菌活性,进而解决口感问题,使产品保持市场竞争力。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白文喜也表示,企业应加大产品创新投入,开发低糖、低脂、富含益生元等功能更强、口味更多样化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张丽娅安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